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秦燕疏离 (第2/2页)
秦军并没有跟李牧交过手,其实并不清楚李牧的底细,可李牧就跟赵奢一样,第一仗就打败了秦军。 “不过,李牧终究会失败的。”蒙恬看着手里的地图,上党高地,王翦牢牢的握在手里。 秦赵之间的灭国大战,拼的是国力,拼的是消耗。王翦可以失败一次,甚至两次,三次,但李牧只要失败一次,赵国就完了。 李牧虽然胜了,但军队的消耗,却不能迅速补齐。 “就是不知道大王有没有耐心?”荆苏负责情报,掌握的信息更多,非常赞同蒙恬的判断。 “万一大王撤换王老将军的话,蒙老将军会不会成为主帅?” “咱们这位大王,心里是个明白人。”蒙恬微笑着,摇了摇头,“你放心吧,王翦的帅位,稳着呢!” 发动统一战争时候的嬴政,对自己手下的将军,做到了充分放权,极力保障军队的后勤。每场大战,前线秦军将领,手里的兵员不缺,粮食不缺,武器不缺,只管好好排兵布阵就行。 嬴政与魏缭的组合,颇有些类似罗斯福搭档马歇尔,充分的开发了国家的战争潜力。 果然,嬴政没有撤换王翦,甚至连杨端和也没有撤换,只是继续增兵,调运粮食给王翦。 四十万大军,长期征战在外。王翦死死守住上党,不疾不徐,嬴政也不派使者去催促王翦,让他早日跟李牧决战,丝毫不担心国内的秋收。 郑国渠修成后,灌溉关中良田四万亩。关中真正成为千里沃野,再也不用从d平原调粮。 “王翦此战的战略目标,最佳的结果,在于灭掉赵国。如果实在不能灭掉赵国,那就消耗掉赵国的有生力量。” 魏缭制定的战略计划,嬴政忠实的执行着。有弹劾王翦手握大军,居心叵测的,嬴政一概不予理会。 蒙恬本打算安心坐镇上郡,静静的观看王翦与李牧的双骄之战,可却等来了嬴政的使者。 “蔡博?” 当看到使者的时候,蒙恬才发现,原来是蔡泽的儿子蔡博。 “我入宫成了郎卫,大王见我做事尽心,提拔我做了中郎。” 蔡博的语气平淡,似乎叙述着一件很平常的事,但眼神却流露着满满的光彩。 秦国的中郎,相当于后世国家领导人的贴身警卫,戍卫中南海。与警卫宫中的郎中和戒备宫外的外郎不同,中郎待诏禁中,时时可以见到国君。距国君的距离越近,得到国君赏识的机会就越多。 战国时期,国君身边的郎官,时常外放,成为地方上的郡守、县令。等有了政绩,调回中央,就成了朝堂上的京官。后世的秘书,到地方上锻炼,差不多出于同样的道理。 只不过,秦律森严,郎官们做不出成绩来,也很难长期呆在嬴政的视线里。 外放之前,郎官经常充作嬴政的特使,到地方上传达命令,暗中视察,顺带考验郎官的能力。 “大王怎么会让你来上郡?” 寒暄过后,蒙恬邀蔡博入座,进入了正题。 匈奴人退走后,上郡的防线一向安稳,长城沿线无战事。平平淡淡,嬴政应该不会关注这里才对。 “大王在为全力东进做准备,国内已经开始了人口统计。陇西、北地、上郡的防线,大王心里没底,才让我等前来实地探查一番。” 进入蒙恬的军营之前,蔡博暗中探访了长城防线,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他与蒙恬相识,但工作却不敢马虎。 “上郡的防务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杨将军与赵军一战,骑兵几乎全军覆没,现在十分被动。大王让我问问你,如果调你去赵国作战,能不能保证长城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