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 逐客 (第2/2页)
斯猛地睁开双眼,炯炯有神,提起毛笔,点在竹简之上。 命运的关口,激发着李斯的潜力。他只觉得体内灵感勃发,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跟随荀子进修的时候,李斯读了很多书,担任小吏的时光里,李斯苦练书法。 李斯的文采本来就不弱,书法也相当精妙。 “臣闻吏议逐,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之功。由此观之,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尤虞站立在一旁,痴痴地看着,李斯优美的文字,俊秀的文笔,龙飞凤舞,挥洒自如。曾经,爱好书法的尤虞,仅仅见了李斯的一手好字,就决定从此一生拜倒在李斯的门下。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呼—— 李斯放下手中的毛笔,长吁了一口气,从头到尾诵读一遍,大为满意。他这篇文章,才能算是一字千金,不可多一字,也不可少一字。 “大人的这篇文章,可流传千古也!”尤虞衷心赞叹道。 李斯抚摸着胡须,颇为同意尤虞的说法。他心里觉着,这篇文章,是他这么多年以来,写得最为完美的一篇,只怕以后,他再也无法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名篇。 “谏逐书!” 思索良久,李斯提笔,在竹简的最右侧,写上了文章的题名。 能不能改变我李斯的命运,就看这篇文章了。李斯封好竹简,暂时放下心中的忧虑,勉强歇息去了。 “哎,我李斯真要落魄的离开了吗?” 回望着高大的咸阳宫,李斯的眼里念念不舍,脸上充满了落寞。 他努力了,争取了,可却没有人敢为他上书给秦王。 不是每个人都有茅焦那样的底气的。 嬴政采纳茅焦的谏言之前,可是看了不少人的脑袋。轮到茅焦的时候,量变引起质变,加上茅焦说得在理,才让嬴政另眼相待。 但没有人想做量变的积累。 嬴政刚刚发布了逐令,李斯就要上书说逐的部队,这不是打嬴政的脸嘛!不管李斯怎么哀求,就是没有人愿意为他传递他的《谏逐书》。 宽大的关中驰道上,除了李斯的车马,还有不少六国人落寞的身影。 魏缭慢慢悠悠的走在其中,显得格外不起眼。 说起来,魏缭的运气,不是一般的衰。等他摆脱家里的悍妻,筹集了盘缠,终于赶到咸阳的时候,秦国开始逐了。 欲哭无泪,不甘,怀才不遇······魏缭的心里,五味杂陈。若人才环境最为优质的秦国,都不能成为他效力的平台,那么,贵族气息浓烈的山东六国,就更没有他的机会了。 难道我这辈子,只能回到大梁城做一个守城门的小卒吗? “驾——” 一队骑士跑马赶来,领头的一位,剑眉星目,英气逼人,娴熟的操纵着马匹,骑术相当娴熟。 驰道很宽,蒙恬骑马奔驰在中间的官道之上,看着这些赶往函谷关的人情,不由得大为奇怪,李斯还没有递交《谏逐书》吗? 其他的官员,驱逐了也就驱逐了,可郑国,秦国却不敢轻易放了他。听了隗林的汇报,嬴政也感到十分生气,花了这么大力气修建的郑国渠,如果是一个阴谋,秦国可就亏大了。 蒙恬此行,正是接到了嬴政的命令,亲自前去考察郑国渠工程,再决定如何处置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