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_第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节 (第2/4页)

道:“父皇,儿臣薄有微功,不次为嗣,已然不堪其惧。陛下若骤然传位,儿臣断难奉诏,请父皇三思。”

    李旦道:“社稷所以再安,朕所以得天下,皆为你的功劳。如今帝座有灾,朕希冀转祸为福,所以传位,你有何惧?”

    李隆基叩头再请。

    李旦有些不耐烦了,斥道:“朕问话,你是孝子吗?你若为孝子,难道非要在我的灵柩前即位吗?你们,都退下去吧,有司按朕说的立刻办!”

    第十七回 阿瞒晋位新皇帝 张暐饮酒透机密

    太平公主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心中一腔怒气无法发泄,向萧至忠等人怒吼道:“这个严善思到底是何方妖人?他第一次向皇兄进言,结果弄了个太子监国;这一次更好,皇兄竟然连皇帝都不想做了!”

    萧至忠脸上尴尬之极,严善思本来由姚崇向李旦推荐,还是由他出面找严善思说项,并花去公主的不少钱财,严善思方才心归太平公主。不料此事儿结果,却是如此啼笑皆非。

    其实太平公主的这一招委实厉害,其机关算尽,将招数设计得天衣无缝,且为致命一击。她错就错在自己想得过于复杂,没有想到李旦如此简单:当皇帝实在没有意思,且上天警示,那就赶快离位吧。

    以太平公主的脾性,她是绝对不甘心让李隆基如此轻易登上皇位的。这小子若当上皇帝,今后还有自己的好日子过吗?而其登上皇位,还是自己推波助澜而成,太平公主想到此节,心中的窝囊劲儿一下子泛出胸外,别提多烦闷了。

    太平公主出门登辇,意欲入宫劝阻哥哥。

    李隆基这一段时间谨慎恭顺,又大义凛然斥退姚崇和宋璟,果然收到了效果。若非李旦对李隆基相当满意,他也不会轻言传位。李隆基看到严善思的计策收到反效果,一方面暗自庆幸自己在父皇面前扮演的孝子角色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觉得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皇位实属侥幸,心里虽万分狂喜,仍旧保持恭顺之态。

    李隆基明白,他在此时的一举一动很多人都在注视着,所以其回东宫后,立刻让右庶子李景伯拟出辞让奏书,然后再入宫内求见父皇,要把面子活儿做足做够。

    李隆基入殿后以头抢地,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竭力要求父皇收回成命,继续当皇帝。

    李旦很不高兴,觉得今日当着众人之面,已然将所有话都说清楚了,李隆基现在依然来闹,无非使自己的心里添堵,遂斥道:“你有完没完?莫非想让我在此位上熬死了,你方才满意?”

    听到父皇说出如此狠话,李隆基抬起头来,说道:“儿臣心里确实想到,如今监国未久,历练的时日太短,深恐无能挑起如此重担。还望父皇怜恤,再给儿臣一些历练的时日。”

    李旦决然道:“不行,这个皇帝我一天也不当了。我意已决,你不可再求。”他停顿一下,看到李隆基依然趴在地上,语声变得和缓起来,又说道,“你起来吧,坐下说话。”

    李隆基依言立起,却没有坐下,往前两步立在李旦的面前。

    李旦道:“当皇帝有什么难的?我此前虽当过几天皇帝,什么事儿也没管过,这一次你和你姑姑把我推上皇帝位,如此就成为皇帝,我实无特别之处可言。三郎,你应该知道我的性子不适合当皇帝,我生性淡泊,不爱多事儿,皇帝却是一个万事上心的差使。你来当皇帝,肯定比我合适。”

    李隆基躬身道:“父皇的心意,儿臣明白。然儿臣毕竟稚嫩,近来朝野间往往流言四起,显是一些人对儿臣不服。儿臣之所以不愿接承皇位,即为此虑。”

    “唉,你说此话确实稚嫩无比。我本为一个散淡的藩王,一旦成为皇帝,立刻威权无比,天下皆服。你以为人心服与不服在乎己身吗?错了!他们最重的就是你所在的位置。别看现在有许多人反对,你一旦成了皇帝,他们定然转为拥护。我知道,人往往在接位与否之时最为难熬,若上位后顿显太平。”

    李旦将李隆基的奏书扬了一下,说道:“我让尚书省将你的奏书明示百官,以示你的敦诚之意。我知道,这些活儿若不做,天下人又会说三道四。不过你今后在我面前,不可再行推辞。”

    李旦既然说到这个份儿上,李隆基便已明白父皇将诸事看得很清楚,自己若再推辞,明显有些虚伪。他也不能像大哥当初推太子之位那样绝食明志,因为李旦说过,若继续让他当皇帝就是不安好心,要把他往死路上逼。若李隆基苦苦求父亲当皇帝,无疑就是违了仁孝之道。

    李旦看到李隆基不再推让,脸上就有了笑意,说道:“如此甚好。我让司天台瞧过了日子,你可八月初一登基。年号也要改一改,可名为‘先天’。”李旦登基后,在册封太子时头顶有祥云笼罩,因改元为“景云”,是时为景云三年七月。

    太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