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旗袍(1) (第3/7页)
望自己有一把油纸伞,仿着诗中的意境独自踱步在悠长的雨巷,感受着那伞沿上滴滴答答的雨珠儿,崩溅着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脆响。 想像着自己,该是那伞下着一袭鹅黄色旗袍的妙龄女子,结着丁香般的惆怅,晶亮清纯的眸子蒙蒙望着远方,聆听伞面上雨水敲出的寂寥,怀揣着对纯美爱情的寄望,嘴角挂着幽幽的哀伤。 袅袅婷婷,绰绰约约,慢慢消逝在雨烟缭绕的深巷转角。心怀幽思,走走停停。雨烟飘在阁楼和小巷里,四周氤氲在一片雨的世界。来往的游人都撑起了油纸伞,不约而同,好似收到了古镇情怀的邀约,愿做一回伞下人,感受着青石小径上古典的心情,幽远的浪漫。 油纸伞自然,清新,纯净,我自私的认为它只能属于东方,犹如东方的女子,端庄贤淑,优雅动人,它的灵魂里藏着娴静,高雅。一把灵动的油纸伞,应该走在一条古老曲折的小巷,那里有青石板路,那里有杏花竹影,那里有小桥流水,那里有长满青苔的古渡口。脚尖掠过无声无息,身影如风般轻盈,踏着纤尘水月的清软,娉婷宛立在烟雨的江南。 掬一涡水,涂不了梦里江南的容颜,撑一柄伞,拈不来西子湖畔的守候,深深的雨巷,烟雨凄迷,在我单薄的年华里,那个素颜的女子如 惊鸿一瞥,掩映的笑颜沉淀成记忆,亘在心里,念在文字里! 撑起一把油纸伞,在蒙蒙春雨里游弋,是否感觉到白驹过隙般的樱花斑驳撑起一把油纸伞,漫步于秋雨萧萧中,可否记得前行所愿的空灵妙景。 油纸伞就是这样充满着梦幻,充满着旖旎的风情。当风雨冲洗年轮,当岁月蚀落斑痕,当一把把浸透着淡淡桐油清香的油纸伞从中烟雨朦胧走来,千年风雨赋予了油纸伞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沉淀了油纸伞宛约而扣动人心的美。 当经历了姿肆尘世的喧嚣,绚烂之极的嫣然,复归平淡的田园,是否还能依稀记忆起那把宛若如花的精致。 如果中国风的主流是立领,可能还有交领,那么到了夏天脖子该有多热啊!于是,隆重推出“废领”这个鲜为人知的民国时尚。“废领”,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领子,讲究体面的民国人怎么会有一股潮流是废除领子呢?请看本期的时尚小故事 对于民国服饰的印象,很多人一定会提“立领”这个元素。 关于立领的故事之前在《立领与女人有关的四百年服饰历史》里已经写过了。立领起源于明代,是自我发展,还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众说纷纭。早几年还有写“皇汉”试图论证立领来自于蒙元,以证明立领是有蛮夷血统的,将其排除在汉人服饰体系以外。 不容否定的却是,立领对于后世的影响极大,大到几乎是中式服装中最为突出的元素。 民国服饰上立领的流行,得益于清末时立领从汉人女子的脖子上漫延到了旗人与男子,从而成为了更为普遍性的服饰元素。立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高高低低,方方圆圆,总在变化。所以网上流传的那些所谓明代和清代民国立领的对比图,显然是忽略了这些流行上的变化。 比如晚清的一段时间,女子服饰宽大,但是立领十分低矮。在老照片里看着,女人像偷穿了什么盔甲,却又把脖子暴露出来,低矮得近似于无。 又如民国初年,领子由变得极高,一直可以和鼻尖齐平,包裹住了半张脸。但当时的衣服又十分瘦削,加上当时时髦的发型,整个人头重脚轻,充满了奇特的冲突感。 如今将立领视作中国风的商家,总是难以将立领与大襟做得尽善尽美,主要也是这担负一件衣服门面的工艺,实在是有些难度。我很喜欢看商家做立领,我常开玩笑说,古风衣服的难度就是缝合床上四件套。 但是有立领和大襟就不一样了,这难度是妥妥的。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大量车祸现场,领子垮了豁了,大襟歪了漏了,扣子扭了堵了。总之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商家做不到的灾难场面。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代人其实不怎么会穿立领了,觉得不舒服,被束缚。也就无怪乎,商家制作那么多迎合买家不想要立领的所谓翻领如此热卖了。从“明制汉服”到“民国风”皆是如此。 铺垫了这么多,就要隆重推出没有领子的民国服饰了。 从民国袄裙到民国旗袍都有无领款式,当时偏多称为“废领”。 这个称呼似对“领子”颇多怨怼的样子,事实上在民国许多记载里,人们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