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_第七十八章 手工锡器(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手工锡器(1) (第2/3页)

受污染,更不可能让茶叶保鲜。

    而根据不同茶叶的储藏特性,锡罐又可以针对性改变制作工艺而保留不同茶叶的特点,同时不损失锡的一些优质特性。

    例如云南的普洱茶储藏要求通风,自然发酵,因此盛装普洱茶的锡罐就不利用其密封性,而保留锡的保鲜、环保、精美高贵特性。

    1745年,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船触礁沉没后,在230多年后的1984年打捞出海,船上370吨茶叶浸没海底,尚有1000余公斤茶叶由于锡罐封装严密未受水浸变质。

    锡是“绿色环保金属”。据金属理论分析,锡性凉,散热效果极佳因此,较其它器皿更胜一筹锡制酒具斟酒,夏天清凉爽口,冬天温酒导热较快,令人适意,深得饮酒者喜爱。

    “温酒”一直为我国传统的饮酒习俗,温酒在人体内容易散发,使人不容易醉。

    由于锡的热传导率高,容易加热,用锡器温酒效果极佳,而且因为锡的离子效果好,还可以增加酒的原韵味,使酒更加香甜爽口。

    现代人喝啤酒或葡萄酒,往往加入冰块以获得沁人心扉的凉爽感觉。而锡器由于性凉和散热效果好,可立即降低酒的温度,饮时清冽爽口。

    主要有餐具、酒具、茶具、祭具、文具、烟具、咖啡具、啤酒具、花瓶以及奖杯、装饰品等约200多种。锡器造型挺秀,加工精致,纹饰优美,錾刻刀法考究,运刀如笔,产品光亮。

    锡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有熔化、铸片、造型、剪料、刮光、焊接、擦亮、装饰、雕刻等工序,大部分是手工操作。

    皮壳是鉴别古代锡器和现代锡器的重要依据。所谓“皮壳”是古玩行或收藏界,对古玩表皮的色彩,光泽及质感牲概括。

    由于锡于常温下在空气中不受影响,但一件老锡器,如果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之中,外表除了光泽不如新锡器强以外变化不会太大。

    但时间长达数十年或数百年的老锡器几乎不可能完全与潮湿环境隔绝,而锡受潮表面会生成一种极薄的氧化膜。

    这层氧化膜会因为不同锡料中其它金属含量的不同呈现出黄褐、紫灰、紫黑、银灰、黑褐等不同的色彩,并与金属锡的质感,光泽混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皮壳,成为锡器鉴定的重要依据。

    此外,由于锡和铅在某些特性上很相似,古人常常把二者并用,而铅的含量过高,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纯净的锡料延展性好,因扭曲有声,故称“响锡”。工艺品扭曲后会变型,因此购买时不能用此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更简单的方法“闻其声”。

    用指甲由手心向外轻轻扫过锡器,97的合金锡器有清亮的金属声和短暂的回音;999的锡声音不脆亮也没有回音,属上乘锡器。

    锡匠是民间以制作锡器为生的手工匠人,他们通常挑着挑子流动经营,但也有一些老锡匠会有自己经营的铺面。

    锡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主要成分是锡的青铜器了。

    到了明朝时期,在云南、福建、广东等地逐渐出现了以锡为材料而制成的器皿,即锡器。

    由于其具有方便实用、保鲜性能佳、可塑性强、可循环使用等优点,锡器逐渐成了老百姓最常用的日用器皿之一。

    在二十世纪初,几乎家家户户中都有锡器的身影,例如锡制的水壶、茶叶壶、酒杯、酒壶、香炉、灯台等,在一些地方,一套完整的锡制品甚至成为当地嫁娶时必备的礼器。

    锡器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主要有熔化、铸片、造型、剪料、打磨、焊接、抛光、装饰、雕刻等工序,这些工艺都依靠锡匠手工完成。

    在制作锡器时,锡匠首先要将锡熔化,然后倒人不同的模具中制作坯料。制作坯料的模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整的锡板,另一种是带有龙风或者其他装饰图案的锡板。

    根据制作的锡器的不同,锡匠会选择不同的模具来制作坯料。坯料制作完成之后就要开始进行裁剪,将平整的锡板或者带有图案的锡板根据制作需求裁剪成为各种各样的样子。

    随后锡匠会对裁剪好的锡样进行敲打打磨,这也是锡器制作过程中最为费时费力也是最考验锡匠手艺的步骤,锡匠会使用特定的工具,如小锤头,把锡片敲打成为锡器上的一个部件。

    若是锡匠想要做一个锡制的水壶,就需要将裁剪好的锡片打磨成为立体的壶身、壶嘴等部件,若是在打磨过程中不能将锡器的部件制作得精细完美,那么随后的焊接和拼接就无法顺利进行了。

    打磨完成之后,锡匠就会把各个小部件用焊铁焊接起来。为了保证焊接质量,锡匠会事先在需要焊接的接口位置抹上松香,随后通过焊接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