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傩面具(2) (第3/3页)
变成兼容祈福与除邪的祭祀仪式。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一支三苗先民在萍乡繁衍生息。 萍乡在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三苗的图腾崇拜与楚人好巫,令萍乡自古巫风盛行。 此处的历史与风俗促进了巫傩文化的生长与保存,由于傩面具制作工艺的地域性,从而产生了这片土地本身特有与固有的美。 信奉“处士教”且有师承的傩面具雕刻者被称为“处士”。今年58岁的赖明德告诉记者,他是赖氏第74代的“处士”。 除了这个民间的身份,赖明德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萍乡市民艺协会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面具省级传承人。 赖明德家中有两套谱,一套家谱,一套神谱。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对于家谱,能传承的必定尽力去薪火相传,以家族先贤的事迹与家训来铭记和发扬家族精神,凝聚家族力量。 据赖氏族谱记载,赖明德的始祖为叔颖公,是周文王的第28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协助周武王灭纣有功,被赐封于河南颖水一带的“赖地”,后建立赖国。后世子孙以国为姓,是为赖氏。 赖氏三十二世硕公,字德才兼备,却坚决不入仕,因通晓“神灵处士咒”,被晋安帝赐封为“处士”,集历朝君臣贤士为“神”雕刻成像,由“处士”开光、安腹臓、招兵买马、封号显灵。 由于有谱可考,赖明德从姓氏渊源说到先祖,娓娓道来,始祖的皇家血统,先祖的德才兼备,“处士”与太学士职位同等的荣耀,让千余年后的赖氏子孙赖明德仍然感到尊敬与自豪。 与其他雕刻傩面具的人不同,赖明德的手艺来自祖传,并有一套祖传的谱,共80余本。如《傩面具神谱》、《神灵处士咒》、《易经》、《药谱》等。 43年前的一个夜晚,赖明德的父亲关门闭户,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一直藏在家中隐秘角落的木箱子拿出来。 打开木箱子,里面填充了防虫用的生烟叶,《神谱》被土布层层包裹,蜡封得严严实实。 赖明德的父亲慎重地对自己的儿子说,“这是我们的祖宗传下来的的,你好好学,学了不吃亏,一门手艺,能赚到饭吃!” 赖明德自小就喜欢雕刻,上课的课桌都留下了他不少“作品”,这门家传的手艺,正合赖明德的心意。从此心无旁骛地开始了绣傩面具的生涯。 彼时——上世纪70年代初,还是反封建迷信的时代,曾经的“处士”身份,令赖明德的父亲只得日日以装疯卖傻自保。但他还是将家族的使命传给了儿子。 傩面具、傩庙、傩舞是傩文化的三大重要体系,赖氏祖传的《傩面具神谱》上,有1240尊傩面具神像。 祖传完整的傩面具制作工序包括选材、雕刻成形、请神、开坯、整容、打磨、上底漆、彩绘金容、生胡须、开光、拜坐、安腹脏、招兵买马。 43年中,赖明德绣的傩面具不计其数。“你有过创新吗?”我问他。 赖明德断然摇头“没有创新。我就是照着神谱上的画像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绣。三停五岳定吉祥,九州八卦分贵贱,金木水火土五行分造化。傩面具的尺寸、颜色、表情都是有阴阳、五行、八卦与善恶、尊卑的讲究,我没有创新的必要。比如说关公的脸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关公的八字在五行是火年火月火日火时。如果关公的脸改成其他颜色,他就不是关公了。面具是不能随便改的。” 不强调个性,没有固执的自我,这位处士对于祖传手艺,态度谦逊而顺从。 虽然赖明德仅仅是一位文凭不高的乡间手艺人。但他传承了来自《易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 最初的“处士”地位与太学士相等,学识丰富广博。不仅具有傩面具的雕刻技艺,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医理、命理、地理都懂。 赖明德对祖传手艺的恪守,是对神谱的尊重,更深的原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以及对自然规律、人伦秩序的遵守。《易经·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