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料器(1) (第1/3页)
蓝桉去北京东城区有个叫“百工坊”的地方闲逛,那是北京传统手艺人聚集地,里面有很多常见的景泰蓝、兔儿爷等北京传统工艺品,但其中有一家名叫“料器邢”的店铺显得非常特别,料器是什么?还是北京传统工艺。 料器,指用加颜料的玻璃原料制成的器皿或手工艺品。料器又称“玻璃器“,中国的料器生产约始于元末明初。料器制作工艺是中国明清时代普遍使用的工艺品制作工艺之一。说简单点,就是琉璃。在清代比较盛行。有料器碗具,鼻烟壶等。 到明代万历年间,中国北部山东省博山地区的料器制作已经十分兴盛,并流传到北京。 店铺面积不大只有10来个平方,正对门有一个大玻璃工作台,一位中年大叔正在教一位年轻人“烧玻璃”,台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玻璃棍,上面写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料器。 店主名叫刘宇,是北京料器传承人之一。刘宇介绍说料器是在传统琉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200多年的传统工艺,和琉璃一样都是用玻璃料烧制出来的工艺品,在明清时期料器是皇家御用的,只是如今落寞了,在普通人眼中变成了廉价“烧玻璃”。 刘宇说料器制作看似简单,只要一把镊子和一把剪刀在火上把烧融化的玻璃做成各种造型就可以,实际越是看似简单的工艺,越考验手艺人的技艺,他现在教年轻人现场做个料器小鱼,可能2个小时就能教会他,但如果要做成一个可以销售的工艺品,没有10年8年经验积累,是没法出师的。 料器制作全靠手艺人现场发挥,没有图纸也没有模具,就连其中看似简单的配料也很讲究,需要手艺人根据作品需要前期就要想好,按比例配备好,在以前都是有专门的配料师傅负责,现在都要手艺人自己来。 料器在制作过程中还不能有停顿,就像画国画一样,必须一气呵成,没有修改的余地,而且所有工艺都是在火中完成。图中的这朵小花,刘宇只是从火中拿出来剪花瓣,但因为没及时拿到剪刀,稍微停顿了一下,这朵花的造型就失败了成了废品。 刘宇介绍说这个店铺之所以叫“料器邢”是因为他母亲姓邢,母亲名叫邢兰香是北京料器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料器制作50多年,在料器界是赫赫有名。 他的技艺也是母亲教的,曾经的北京料器非常辉煌,这个百工坊就是以前的北京料器厂,以前有800多工人,现在就只有他们母子在做这个料器。 邢兰香制作的料器小鹿摆件。 刘宇说他母亲岁数大了,眼睛也不太好,现在基本都是他在店里看店接活,只是如今料器市场很不景气,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 他现在在网上以手工体验教学的方式来吸引年轻人来学,学费也很便宜,一次2个小时左右200块,还可以带走自制的料器作品。来体验的人不少,一个月大概有百来位,但真正想学当成职业的就寥寥无几。 手艺是很不错,创意缺点,只要足够惊艳,总有年轻人会买账,中年人反而会考虑更多不一定买。 料器的话现在有不少喜欢汉服的妹纸喜欢料器做的发饰。古代的技艺一起就是一个圆有一个点被毁了那一切都会崩坏。 以一种熔点较低的玻璃为原料制作,其中参杂有少量在琉璃中出现的氧化铅,最早由西域地区传入中国。 到明代万历年间,中国北部山东省博山地区的料器制作已经十分兴盛,并流传到北京。明清时期的料器生产,以北京和山东博山两地最为着名。山东博山料器享有“博山美术琉璃“之称。 博山料器以仿制玉石、玛瑙、珊瑚等名震四方。特别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料器雕刻,制作极为精美。其品种包括日用品、装饰品和首饰等近千种。北京料器精工细制,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的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