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_第六十九章 汝瓷(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汝瓷(3) (第1/3页)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之美妙,温润古朴。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1952年,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当时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鲁山县、汝阳县、叶县、襄县等地。

    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

    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

    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更大,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

    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就陶瓷设计与制作来说,越简单越难。如何用最简单的造型,既充分展现其实用功能,还要有丰富的内涵,是自古至今陶瓷设计制作的难题,就汝瓷经典器型《梅瓶》、《玉壶春瓶》来说,自宋朝以来,历史名窑均为这两个造型,但变来变去,除高矮胖瘦有所区别,具有时代特征及地域特征外,并无太大变化,可见其创新之难。

    汝瓷之简是一种化境。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在于留白,中国诗词的最高境界在于充分的意境与想象空间。汝瓷的单色釉既是一种优势,更是一种挑战,优势在于其色调之简,挑战在于单色表现之难。

    汝瓷作品之美在于一种直逼内心深处的共鸣,但又似乎不好找出其恰当的表达语言和方式。有人说,汝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确立了艺术陶瓷美学的典范。

    也有人说,一个家庭存藏有粉彩、斗彩等花花绿绿的瓷器,说明这个家庭爱瓷。而家里藏有汝瓷,说明这个家庭懂瓷。姑且不说这种论断的对错,但这足可说明,汝瓷所传达给人的不是表面的美,而是内涵丰富内在的美。

    作为一个汝瓷艺人,没有天性的灵感,很深的艺术造诣,没有数十年的坚持,没有出神入化的历练,是不能达到汝瓷之简之美的化境的。

    汝瓷之简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生活是一种深刻与智慧,却也融于简单平和的生活之中,汝瓷给人的印象一定是专注于心智生活、精神生活,看淡物欲,善于独处,品味孤独,把真善美与人生之平淡生活融为一体,波澜不惊,而又惊世骇俗。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