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打常州逢异城徐达降级 古 (第3/3页)
开畔发兵,谁负其咎?吾是以遣将率兵攻围常州,生擒张、汤二将,尚以礼待,未忍加诛。尔既知过,能不堕(破坏)前好,归吾使臣、将校,乃(只)馈粮五十万石,即当班师。况尔所获詹、李,乃吾偏裨(副职)小校,无益成败。而张、汤二将,尔左右手也!尔应三思,大丈夫做事,当赤心相示,浮言夸辞,吾甚厌之!” 张士诚收到信后,没有回信。他愿意每年献粮二十万石,朱元璋却想一次要够五十万石,不要金银。这是非常现实的,谁知明年、后年会是什么状况? 周王不甘心局面的被动,到处寻找突破点。长兴县位于湖州城西北直线距离24公里,张士诚发现驻守长兴的部队是归附朱元璋的当地民兵,就遣使以粮食、厚禄诱惑首领郑元帅。结果郑元帅叛投了张士诚。长兴纳入“周国”湖州的管辖范围。随后,张士诚派遣大将赵打虎驻守长兴,节制郑元帅。 再说吴军攻打常州。守军毕竟也是起义军,面对吴军的进攻自然愤愤不平,同仇敌忾。徐达、汤和、张彪攻打常州快四个月了,还是没有攻下,朱元璋的军队已经死伤近两万人,官兵的情绪越来越糟,军心浮动。必须打一次大胜仗才能扭转颓势。 朱元璋与冯国用商议后调整部署。调统军大元帅常遇春携中翼副元帅唐胜宗、都先锋陈德、镇抚桑世杰率部悄悄抵达常州城东南三十里外扎营隐蔽。这时,朱元璋想起了一员被冷落的虎将——赵德胜。 他下令撤出张彪的部队,大张旗鼓地开往西北,前往丹阳替换赵德胜。命领军先锋赵德胜率部悄悄夜行进军常州,跟随常遇春。 又调遣都先锋胡大海携管军总管郭子兴(与朱元璋义父同名)、万户吴复率部悄悄到城南三十里外扎营隐蔽,听从常遇春指挥。命徐达率部到城南靠近汤和所部扎营。如此,完全让开了常州西、北两面及东面。 张士诚得知张彪所部撤走,徐达与汤和汇合,不知是计,以为朱元璋军粮难以为继,放弃围城,逐步撤军,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大将张德林率部裹挟郑元帅的部队围攻徐达、汤和的营垒。徐达、汤和指挥将士凭借营垒全力抵挡。 得到探报的常遇春立刻率唐胜宗指挥陈德、桑世杰、赵德胜、胡大海所部迅速出动,对张士诚的部队实行了反包围。 当五支部队狠狠痛打周军的屁股和两肋时,徐达、汤和按照朱元璋的计划全军出击。周军遭到前后左右夹击,死伤无数,大将张德林被活捉,溃败的上万兵马逃进常州城。吴军士气大振。 朱元璋对于将领,喜欢多多益善。对于俘虏的敌军将领,都是以礼相待,希望对方降附。张德林也不例外。他答应归附后,朱元璋任命他为领军先锋。 十一月丁丑是朔日(初一)。壬午日(初六),朱元璋又命令廖永安、俞通海各带精兵一万参加围攻常州。跟随参战的还有猛将张德胜等。 张士诚闻讯后急忙派遣大将吕珍乘快马从东门驰入常州,督军坚守。 这时,朱元璋也冷静下来。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命令徐达、汤和、常遇春、廖永安、俞通海及胡大海六路大军从四面八方靠近城池驻扎,采取围困战术。从此,一兵一马、一粮一草都进不了城,常州城增加了一万多兵马,粮草消耗加快,日子很不好过。 再说这个月,刘福通指挥“宋国”的卫都红军攻占了河南府路城(今洛阳市)。 不久,答失八都鲁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从陈留(今开封陈留镇)发兵,攻破了附近夹河的几个“宋国”卫都红军营寨;十二月,攻下“宋国”的西大门太康县,兵锋直指东面约85公里的“宋国”都城亳州。刘福通的战线太长,亳州已无多少兵马,他不得不带领河南府的部队回援。 十二月丙午朔日(初一),由于“江淮府”一词引起了识别上的混乱,朱元璋将江淮府改为镇江府。考虑到徐达、汤和两部攻打常州,镇江守护的步军指挥无人,便任命郭子兴兼镇江管军总管,晋升都先锋王志为秦淮翼右副元帅。两人协同镇守镇江。 这一天,江浙行省宁国路(今安徽宣城市)长枪军元帅谢国玺进犯广兴府(今广德县),广兴翼元帅邓愈率部出城迎战,打败了谢国玺,生擒他的总管武世荣,俘虏一千余长枪兵。从此,朱元璋组建了自己的长枪部队。后来命长枪将王国宝担任长枪军头领,为管军总管。 所谓“长枪”,是指长度超过一丈(约3.2米)的长矛,元末的长枪约为1.2丈(3.8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