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章 土地兼并(五)官绅优免和投献 (第3/3页)
“微臣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真正制约土地兼并规模的,是田主的收租能力。收租能力越强大,他可以兼并的土地数量也就越大。所以微臣认为大明的土地兼并是不可能和欧罗巴各国相比的。 “欧罗巴的贵族往往有自己的城堡,甚至自己的军队。领地上的农民大多是农奴,所以欧罗巴的贵族拥有的收租能力,远远高于大明。土地兼并自然也更大。” “大明的藩王和勋贵都没有实权,甚至发不出自己的声音,经常处在文官的围攻之中。 “以他们的权力不可能拥有很大的收租能力。” “大明的读书人中了举人、进士,就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人脉。打官司更容易获胜。所以大明的读书人,只要中了举人和进士,就会有人自愿来投献土地。至于级别更高的官绅,收租能力更大,能接受投献的土地也更多。 “只是大明官绅的权力毕竟也受约束,也经常会被弹劾,也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军队。大明佃户的地位又比农奴高得多,这收租能力的上限还是比欧罗巴的贵族要小,兼并土地的规模自然也不如。微臣听说那位徐阶徐阁老回乡之后就是接连被弹劾,最后不得不清退土地。” 罗雅谷越是说到后来,越是眉飞色舞,似乎觉得自己的理论很高明,可以完美解释大明土地兼并为何不如欧洲。 朱由检对这罗雅谷的自我感觉良好,非常无语,这西洋人还真是敢想敢说,肆无忌惮。 扯了一大堆,倒像是真的一样。 虽然他说的似乎也有点道理,但事情岂会那么简单? 汪汝淳倒似对罗雅谷说的内容很欣赏,不断颔首,等罗雅谷说完,便开口道: “还有一点,我大明的土地继承和财产继承一样,是诸子均分,就算这一代土地兼并颇多,到下一代,就马上平分了,到第三代就分得更少了,所以土地分散的速度也很快。若是不善经营,分散败落得还会更快,故此我大明耕地实在兼并不起来。” 罗雅谷连连点头: “欧罗巴近几百年都是长子继承,土地兼并的规模才能维持并扩大。” 朱由检见这两人一唱一和,几句话说得倒好像明朝土地不够兼并成了事实。 不过他一时之间,也实在找不出理由反驳。 只得一挥手道: “好了,不说这个了! “这土地兼并也罢,不兼并也罢!关键是田地赋税,朕觉得大明现在这点农业税实在和如此大的国土不相配,但要加税,却又阻力重重,卿等可有良策?” 李之藻抬头看了一眼朱由检,发现皇帝的脸色异样,显然是因为刚才辩驳多次处于下风所致。 他想着如何措辞,才能不至于让陛下太难堪。 汪汝淳却已经先开口: “陛下此言差矣,汝淳觉得这土地兼并,和赋税颇有关系。臣以为若是土地兼并规模大一些,这赋税征收起来就容易很多。” 朱由检无奈苦笑。 看来今天这汪汝淳是要和自己唱反调唱到底了? 居然说土地兼并了,赋税征收起来更容易? 汪汝淳却又是自管自说了下去: “这土地兼并,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地方上征税只要盯着若干大户就行。对分散农户的收税,大户在对佃户收租之时便已替朝廷解决。而且大户一举一动引人瞩目,若有不轨,朝廷严厉惩治也可得小民拥戴。 “第二,土地兼并也可把土地集中在更擅长经营管理者的手中,可以把更优良的种田之法,种田器具迅速推广。若是天下人人都是自耕农,则效率必定低下,许多不擅种田者也不得不种田。” 朱由检沉默不语,这和自己后世得来的土地兼并是万恶之源的观念,完全对立。 李之藻见皇帝脸色不对,连忙打圆场: “陛下,我等其实对田地之事了解也不多。 “汝淳更不过是一商人游走江湖,陛下对他的话,听听就罢了。这田地之事,臣推荐前户部侍郎董应举,在天启时曾奉命兴办屯田,对种田收租收税之事都曾切实查办过。田地赋税究竟如何增加,陛下若是咨询他,必定可得善策。他在去年因不被阉党所喜,去官回乡。陛下召他回来即可。” 朱由检点点头,表示同意。 事实上他早就知道董应举,一开始就派王世德去找了。 他下令散会。 这土地问题,短时间内看来是讨论不出什么来了。 眼下还是要看茅元仪的酒税征收进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