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魏晋干饭人 第60节 (第2/2页)
是在外面,一个月也挣不到四吊钱啊,还能便宜佃租田地。” 并不是所有的家人都可以学会他们的技艺,有些孩子就是没有天赋,这时候怎么办呢? 自然只能耕田种地。 但实际情况是,作为奴仆,他们耕作的土地是主人家的,他们只能免费干活儿,每个月领少量的口粮,不会被饿死而已; 作为匠籍,他们要是租赁田地,需要付出的佃租会比良籍高出半成到一成左右。 匠人们不明白为什么,但民间却一直是这样,就连服役,匠籍都要比良籍长,更不要说他们还得在衙门登记造册,随时听候征调。 虽然他们赚的钱比一般的平民百姓多,日子看得也比他们好过,但他们付出的也更多。 所以赵含章反其道而行之,减少他们的佃租,还赠他们良田,这就让他们的心彻底偏向了她。 虽然按照规定,衙门也可以征召签契的匠籍,但法理之外是人情,衙门征召得先通过赵含章。 若是赵含章不同意,以赵氏在汝南的影响,他们很可能逃脱衙门征召的苦役。 这也是为什么匠人都喜欢寻找大家族依附的原因之一。 工匠们都紧张的咽了咽口水,看着丁瓷匠。 丁瓷匠略一思索,便也觉得跟着赵含章要更好,于是道:“我们签二十年的。” 成伯点头应下,“那你们回去收拾收拾,明日随我去衙门消籍上籍。” 丁瓷匠激动的应下,扭头双眼亮晶晶的看着他儿子。 工匠们簇拥着丁瓷匠离开,“老丁,你在西平县的那个表兄是不是要转良籍了?你也转回匠籍了,将来让你表兄帮你走动一番,说不定你家也能转为良籍。” “是啊,是啊,若成了良籍,缴纳的赋税少一些不说,我们也不会被随意征召了。” 第102章 调派 “想什么呢,我表兄是铁匠,怎么可能转为良籍,不过他没让他儿子学打铁,最近正在花钱走关系,想要转他儿子为良籍。” “这也太短视了,要是转不成,最后他儿子又不会打铁,岂不是要命?” “衙门征召,任务要是完不成,那可是要杀头的。” “是啊,你表兄也太胡闹了,家传的手艺怎么能断绝呢?” 丁瓷匠:“我也劝过,但铁匠与我们瓷匠还不一样,动辄被征召入军,以前我们西平县有多少铁匠啊,现在就死得只剩下我表兄一个了。” “要是不能转籍,早晚都是死,用我表兄的话说是,早死晚死都是死,还不如让我那侄儿过得自在些,不必要苦哈哈的去学打铁。” 大家一想还真是。 赵含章站在窗前看他们离开,自然也把他们的话听进了耳里。 傅庭涵:“这个奖励一下,庄园里应该会有很多人想去学匠艺吧?” 汲渊却不能理解,“三娘,如此宽松,要是这些匠人外逃,我们损失惨重啊。” 匠人是匠籍,虽然签了活契,但他要是跑了,赵含章最多只能追逃,追到人也只是要些赔偿。 不似奴仆,生死都掌握在手中。 所以天下的士族都是想着把匠人变成奴仆,少有把奴仆放籍成匠人的。 赵含章道:“方子在我们手上,材料配给一直没过到他们手,他们就是有技艺,没有方子跑出去也没用。” “真有人有本事从我这里既弄到了匠人,又弄到了方子,那我也有办法让他们追赶不上我们。”赵含章偏头看向傅庭涵,“傅教授以为呢?” 傅庭涵点头,“对。” 除了第一方玻璃外,他后面调配的方子都没有公开,除了他外,也就成伯知道个大概。 傅庭涵和赵含章都不傻,核心技术都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才好。 赵含章对进来的成伯道:“从庄园里选些机灵懂事的少年送去作坊,让他们教。” 成伯:“上蔡这边的佃户还是差着一层,您看要不要回西平那边选些人?” 赵氏里有奴仆,还有贫困的族人,甚至那边的佃户,其忠诚度也在这边庄园的人之上。 赵含章略一沉思后道:“不急,先从这边选人。” 成伯便明白了,一口应下。 傅庭涵问道:“方子以后交给谁管?” 他不可能一直给他们调配材料,有了方子,自然是交给别人来打理,傅庭涵对这种重复性又没有丝毫技术含量的工作不感兴趣。 赵含章大手一挥道:“交给赵才吧。” 成伯一听,忙推辞道:“女郎,赵才年轻,怕是不能担此大任,还是让他陪在二郎身边吧。” “也不小了,我看他之前在洛阳时就干得很好,”赵含章道:“二郎身边再另外挑人吧,挑个壮实,精力旺盛的去,赵才还是过来给我做管事吧。” 赵含章一脸同情的道:“每天回来看到赵才一瘸一拐的跟在二郎身后,我也挺心疼的。” 成伯顿时说不出反对的话来了,只能暗恨赵才不争气,学个功夫而已,就跟被人殴打一样,有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