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页 (第1/2页)
我亦告诉了他我的姓名,再道:我尚有一事,想请教苏秀才:适才你所说李义山拜谒白乐天之事,出处为何? 苏轼大笑,大袖一挥:何须出处! 原来果真是他杜撰的。我未免一笑。 千百士子在侧,竟只有你一人质疑,足见先生高才。他笑道,又稍作解释,论事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所用,何况亦真亦假的典故乎! 册礼 3.册礼 回到宫中,公主先就在父亲面前告了落第举子一状,把他们围攻欧阳修之事说了,也叙述了欧阳修出题经过,只是略去她威胁刘几等人一节不提。邓都知闻后与我相顾而笑,但也都没多嘴补充这点。 今上获悉欧阳修之事,不由叹息:这些落第士人忒也嚣张了。攻击考官,这并不是第一出。据说欧阳修前日刚从贡院回到家里,便有人从墙外扔了一卷文书到他家院中,他拾起一看,见竟是一篇祭欧阳修文 公主扬眉道:这等闹事的举子,不如抓一个来,杀一儆百,至少,也打断他一条腿,或关他个一年半载的,估计他们就老实了。 如此,他们更会口诛笔伐,连朝中大臣也会帮腔,把你爹爹形容成yù钳人口舌、焚书坑儒的bào君。今上笑而摆首,谆谆教导:女儿呀,这世上有两种东西万万碰不得,见了也要绕道走,一种是马蜂窝,另一种,就是扎堆的读书人。 公主瞬目想想,忽地笑弯了腰:真是呢,今日欧阳学士的模样,可不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么! 笑过之后,她也没忘为欧阳修说话:欧阳学士此番得罪之人太多,明日唱名,又有一批参加了殿试的举子会落榜,难保这类事日后不会重演。爹爹总得想个法子,别让他再被马蜂蜇呀! 今上思忖着,微笑:嗯,我一直在想。 次日唱名,我们才发现,他为保护欧阳修,作了一个多么非同寻常的决定:这年凡参加殿试者皆赐进士及第,不落一人。 因此,数百人名字一个个唱出,令这次唱名仪式显得尤为漫长。太清楼上的宫眷看得兴味索然,好几位打着呵欠,低声抱怨说站得太累,而且,今年状元容貌并不怎么出色。 本届状元是建安章衡,他年约三十,老成庄重,但论容止风度,自然远不及昔日冯京。 就公主与我而言,唱名中亦有意想不到的亮点:进士第二人,是前一日曾为欧阳修辩护的那位青衫士人眉山苏轼。 公主看来对他也颇有好感,所以在众进士于太清楼前拜谢皇后时,她特意命人多赐块饼角子给他。 皇后见状问:徽柔也听过苏轼文名么? 公主说没有,也许一时也不好细说前因,便很简单地找了个理由:我瞧他顺眼。 这一语立即引来宫人笑,她也懒得辩解,心中无所私,神色倒相当坦然。 皇后含笑,亦顾苏轼,道:这苏轼才思敏妙,文风跟欧阳学士有相似处。他有个弟弟,名叫苏辙,今日也是一同中举了的。如今兄弟俩在京城已颇有声名,你爹爹前几日看过他们的殿试文章后喜不自禁,特意跟我说:欧阳修果然慧眼识人,本届贡举选出了不少文章才学之士,其中有一双兄弟,名叫苏轼、苏辙的,皆为宰执之材,苏轼文章更为可喜。只是我年事已高,也许用不上这二位相材了,不过把他们留给后人,也不错呢。 公主奇道:爹爹既如此喜欢,为何却不点苏轼做状元? 皇后道:这我也不知道,回头你自己向你爹爹打听罢。 后来,公主果真问今上此事,今上笑叹:这事说起来竟是个误会。殿试的试卷由考官先阅,再按考官建议的名次呈上来给我审批。起初欧阳修批阅殿试文章,见了苏轼文章大为赞赏,有意定他为第一人,但那时试卷糊名,他不知道作者是谁,又觉此人文风正好是自己喜欢的那一类,担心这文章是出自他的门生曾巩笔下,若点为状元,恐日后惹人非议,便抑为第二,另取了章衡的文章排在第一。我阅卷时,虽觉第二人的文章好过第一人,但转念想,欧阳学士既这样定,必有他的道理,若非有大不妥,还是尊重他的意见罢。所以,最后还是按欧阳学士的建议定的名次,委屈苏轼做了榜眼。岂料唱名后,进士入殿谢恩,我见欧阳修盯着苏轼,一脸愕然,问他原因,他才低声告诉我此事,我们相顾无语,都颇感遗憾 *********** 国朝公主初封以二字美名,下降或新帝即位,推恩进秩之时改封以国名,礼遇俸禄皆有所增加。这年六月,今上进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主。这时的欧阳修是最受今上重用的翰林学士,继知贡举之后,今上又对他委以重任,命他兼礼部侍郎,率礼院诸博士,为公主册礼和婚礼拟订仪制。 之所以要重拟婚礼仪制,是因为今上yù以前所未有的盛大规模和庄重古礼嫁女儿,而公主册礼细节更是必须着意设计的,因此前国朝没有一位公主曾行过册礼。 故此,公主行册礼之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臣批评,尤其是在今上进封苗淑仪为贤妃,贤妃辞册礼,而今上从其所请之后。 翰林学士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