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_寒门之士[科举] 第2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212节 (第1/3页)

    京城这边,石星果真要派沈惟敬前往倭国议和,柳贺却觉得,优势在我,不必对倭患议和,但与明军援助朝鲜在廷议上取得绝大多数支持不同,到了此时,许多官员觉得,既赢下了碧蹄馆之役,收复汉城已近在眼前,明军此时与倭国议和,便可省去大军劳顿,能令军民有喘息之机。

    众朝臣中,柳贺是反对最狠的。

    他知晓历史,自然明白议和不会成,倭国将再派大军进犯朝鲜,李如松甚至会因为此战丢命。

    在众多见好就收的意见中,柳贺的想法便显得格外特立独行。

    为此,柳贺特意上门劝说石星。

    他和申时行商讨许久,二人在政事上有过不少冲突,为了这一战,柳贺对申时行做出了许多让步,之后,柳贺又与王锡爵、许国和王家屏商议。

    众朝臣最终赞同了柳贺的决定,但因此事,他也在朝堂上引起了许多争议,不少官员觉得柳贺十分好战,言官弹劾他,说他因一己之私令朝廷陷入战乱之中。

    柳贺

    对此一片平静。

    战事起之前,柳贺特意写信给李如松,叫他先夺了朝鲜国主的权力,这位朝鲜国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夺回汉城后,他竟中了倭国的反间计,将朝鲜名将李舜臣罢免,要知道,在整个对倭之战中,整个朝鲜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李舜臣一人了。

    到这时候,柳贺多少理解了张居正当年的感受。

    他眼下还不是首辅,只是次辅,却觉得官员立于官场之中,想得人人称赞是极难的,可被批判质疑却十分简单。

    朝鲜战事的境况不断出现在阁臣桌案上,即便夺回了汉城,挽救朝鲜与危难之中,可倭国的军力并未受到影响,换而言之,倭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柳贺劝说众朝臣时便道:“倭寇袭扰我东南海境时,朝廷连年派兵镇压,倭寇依然连年来犯,使我沿海臣民受了多少苦难?此时倭寇既打了败仗,我等自然应当乘胜追击,若令其再有喘息之机,其一或许再犯我东南海境,使开海之功化为乌有,其二,其若再集结兵力进犯朝鲜,我大明再派军兵助力,岂不比如今更耗费兵马粮草?”

    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

    继续打仗,朝臣们担忧的无非是穷兵黩武,可柳贺所强调的也是钱。

    朝廷自开海一事上挣了许多白银,若因倭寇侵扰而影响海贸,那是满朝臣工都不愿见到的。

    其二,柳贺所说并非没有道理,倭寇奸诈人尽皆知,此时若放他们归国,日后他们必然再来侵犯,这是倭寇的本性,根植于其骨血之中,几年、几十年间也不会改变。

    虽倭寇侵扰沿海在隆庆以后便渐渐少了,可由于大明与各国海贸增多,也明白倭国此前正处于战国时代,各地大名混战,形势十分混乱,才令倭国没有机会进犯东南沿海。

    可如今,丰臣秀吉将倭军整和,其国内的战事刚刚平定,便迫不及待侵犯朝鲜,可知其图谋甚大,此时回去后,倭国对大明的进犯必然不会是小打小闹。

    何况柳贺在朝这么多年,有关朝事的判断出错的情形很少。

    不过朝臣们虽同意了明军继续留在朝鲜,关于战事,众人心中仍是担忧。

    毕竟之后的战事不是救援,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除此之外,明朝大军驻扎在朝鲜,朝鲜釜山、汉城皆失手时,明朝大军入境,朝鲜国王尊其为天兵,对李如松事事恭敬,更时不时命使者入宫吹捧天子,或到阁臣们家中奉上礼物。

    可大军一时半会不肯走,还要借朝鲜入境倭国,朝鲜国王就十分不愿了。

    他们一方面担忧明军会趁机吞并朝鲜,朝鲜国王自身昏聩,在国内很不得人心,战事初起时,他便想过依附大明,将朝鲜划为大明领土,在大臣们的劝阻下,此事才未成功,眼下明军迟迟不走,朝鲜国王心中有此芥蒂,自然希望明军早些滚。

    除此之外,明军要借道朝鲜入倭国,朝鲜也担忧明军撤走会引来倭国报复。

    提及此事,李如松信中也有不少怨言,觉得朝鲜国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