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归故里 (第1/4页)
建丰十二年,五月初七。 距殿试放榜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整个大燕都在谈论第一批女进士的选官——虽说以前也有女子参加科举,但朝廷正式开办女科,还是破天荒头一回。 短短几日间,放榜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从京城一路南下,热热闹闹地飞到了永安省。璧山县衙内张灯结彩,扎起了朵朵红花,三班六房站在院子里敲锣打鼓,县令大人毕恭毕敬地弯着腰,面上喜气洋洋,把贵客请进仪门。 这可是他们璧山县的宝贝啊! 江蓠走在县令身后,偷偷拽了拽楚青崖的袖子,低声问:“这样会不会太招摇了?” “这就叫招摇了?我中榜那年,我爹在县衙门口放了三天炮仗,炸得石狮子都缺了只耳朵。” “……别人背后没嫉恨他?” 楚青崖道:“他就是为了扬眉吐气,放完炮就递辞呈,回家说这破衙门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啊。”江蓠想起两年前他最后一天从刑部下值的情形,那是开心得都要蹦着走了。 楚青崖补充道:“我爹到现在还后悔,为什么辞官之前要花钱请同僚吃酒,我考中了人家也没封多少礼金,又拖到二十五才在外地成亲,份子钱都要不回来。” 江蓠顺着他的话回忆,当初在永州成亲,楚家要维护清官声誉,真没收几个红包,江家就更别说了,她是瞒着的。 “你爹如今在这儿可是最有名望的乡贤,他老人家做寿,他们肯定得多多送礼;我跟你回老家,他们得巴结我这个状元吧,我要一份;你是陛下封的一品太师,也跟他们要一份,甚好甚好。” 楚青崖戳了下她的脑门,“我看你真是钻钱眼里去了,平时挣得不够花?” “我这不是为你打算嘛!没良心的狗官,还说我。” 县令在前面咳嗽一声,瞅见小两口光天化日之下凑在一处叽叽咕咕挤眉弄眼,也不知在谈什么情,捋着两撇胡子陪笑: “太师和夫人请上座,乡野贫瘠,山上所产的银针堪堪能入口,下官为您二位斟来。” 江蓠和楚青崖在堂上并肩而坐,一个穿蓝,一个穿红,袍子挨着袍子,手牵着手,看在旁人眼里,真真是一对画上的璧人,唇红齿白眉眼鲜亮,说出年纪来没人信。 县令斟完茶,就接过县丞递来的文书,开始声音洪亮地报喜。 “……恭喜夫人,今年殿试有十名女进士出自您门下,皇恩浩荡,让这些兰心蕙质的才女得以报国……” 江蓠听着他一板一眼地读封官的邸报,很是无聊,马车上她已经听杜蘅讲过一遍了。有两个崽崽进了外朝,还有两个自请去边藩给土司家里当先生,其余要么进内文馆,要么进六司一局。 她上个月离京,拖家带口去璧山县给楚少棠贺六十大寿,贺完还要继续往南走,送阿芷登船出海,等回京得八月了,不知那时是否还能见到考完试的学生们。 清碧的茶水冒着热气,她吹了吹,饮了一小口,这清明前采摘的茶叶最是养人,泡出来滋味甘冽,芬芳润泽。 县令着实谦虚了,璧山比起同府的县,富裕了一倍有余,靠的就是银针茶。这么一小块茶饼,卖到京城要十两,楚青崖家里有祖传的十亩茶园,可想而知他嗜甜的口味是怎么养出来的——钱多才买得起糖。 江蓠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忽听他问县令: “本县的举子有几个中杏榜?” 县令顿时没声儿了,看向县学的教谕,后者尴尬地站起来,“惭愧,小人教学无方,去年乡试只出了一个举人,从京城铩羽而归了。” 楚青崖看过榜,是故意问他的。他这个当朝太师实在是毫无颜面,想提拔同乡都没机会——他考的那年还有两个同乡一起中举,不料已是巅峰,璧山县十年没出过进士,可谓一届不如一届。 他点头道:“无妨,若是县学缺先生,我夫人的学生里有好的,挑一个会教书的来试试。” 江蓠本以为璧山不同京城,山高皇帝远,这些人对她的青葵书院不太了解,教谕想必要推托一番,不料他与县令双双在她面前跪下行大礼,神情激动: “某等谢过太师美言,谢过夫人!” ……她还没答应呢! 江蓠吃惊地看向楚青崖,他也是一愣。 教谕干了九年,由于本县科举成绩在省内垫底,迟迟没升官到府里去,此刻目光充满了希望:“只要夫人肯派一个女才子来教书,小人定然厚待她;要是肯派一个女进士去县学里当先生,那可是某等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呀!” 县令频频点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