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23节 (第1/2页)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 【哭昭陵,顾名思义就是到唐太宗的陵寝前去哭诉。】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由得哑然失笑。 这……如何因果啊? 【这不止是所谓的唐朝“习俗”,而是将哭昭陵放到了唐朝制度中的规定。】 【——凡臣子百姓有冤情未申时,可到唐太宗的陵寝前哭诉。】 【唐朝李洞逸曾言:“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李世民,大唐的白月光,众人心尖的朱砂痣,哪怕在他去世之后,也依旧心怀惦念,难以忘怀,而每遇到不公不平之事等,在臣子与百姓心中,李世民的存在都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如果太宗皇帝还在,那些冤情和委屈,便可逐一抹平,毕竟那是他们无比信任和尊敬的帝王啊。】 【“帝王”一词,放在李世民身上,已经不止是一个形容词了,它更被李世民赋予了难能可贵的意义。】 李世民早已收敛了笑意,神情变得郑重起来。 他握紧双手,感受着众人的目光再次汇聚到自己身上,只觉得肩上之责越发清晰,脚下之路尤等一往无前矣! 天幕曾说,他将开启这扶摇而上的盛世大唐。 扶摇而上……也不知这盛世大唐能发展到如何鼎盛? 【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大唐一路扶摇而上,直至开元年间,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开元!!” 李隆基骤然激动起来:“是……朕?” 第22章 哀歌之局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开元年间? 听到这里,李隆基霎时就激动起来。 为帝者,谁不想让一个王朝在自己手中发展到鼎盛,从而名传千古,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更何况李隆基一直将唐太宗视作榜样,万分推崇,同时也一直在致力效仿太宗,虚怀纳谏,欲将大唐在他手上推往另一个高度,甚至开创一个能够比肩甚至超过“贞观之治”的盛世出来。 而现在天幕告诉他——在开元年间,唐朝真的进入了全盛时期!他真的做到了?! 这怎么不让李隆基欣喜若狂,心潮澎湃! 底下群臣反应过来,立即也都面露兴奋惊喜,齐齐躬身朝帝王恭贺。 高力士也是欣喜激动,俯身恭敬朝帝王道:“要先恭喜陛下得偿所愿了!” 李隆基禁不住笑起来:“朕之努力没有白费就好。” 看来天幕接下来是要讲他了。 先前太宗之文治武功,听得他心中激荡,并引以为豪,而现在,终于轮到他了吗? 李隆基脸上笑意不减,正是意气风发之际。 唐朝李世民时期。 听天幕说起贞观之治后,大唐还会进入更加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李世民也不禁面露笑意。 他望着其下众臣,语气轻松且愉悦:“也不知开元年间又究竟是个怎样的盛况。” 而那时的继任者又是何种模样? 能把大唐再推往更高的位置,开启全盛时期的大唐盛世,想必定然也是出类拔萃,明君贤君之辈。 而他之子孙中能再出这样一位帝王,叫李世民如何不心悦满足啊。 【开元年间,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 【而这一时期的治世之盛景,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下完成的。】 终于听到自己的名字,李隆基内心更为志得意满。 如此功绩成就,他李隆基必然也将名垂千古,于万世传诵! 【唐玄宗李隆基很崇拜太宗李世民,所以一直将李世民视作榜样,并效仿李世民虚心纳谏之举,将李世民“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主张奉为圭臬,于是开元二十年间,名臣贤相等不断涌现,一个接一个栋梁之材的出现,为大唐盛世不断添砖加瓦,经由唐玄宗李隆基执掌的大唐,终是缔造出了永垂史册的“开元盛世”。】 “好!” 李世民不禁赞叹出声:“唐玄宗李隆基吗?此子当真是不错。” 魏征等人也朝李世民拱手庆贺:“陛下后继有人啊。” 而大唐能在其后的开元之治进入全盛时期,真是叫他们这些人也跟着与有荣焉啊。 唐朝武则天时期。 此时是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也是武则天称帝第八年。 前段时间,她的两个子侄武承嗣,以及武三思欲谋求太子之位,也曾多次差人来与她说—— 如今武周天下,继任者不可为异姓之人。 她的儿子终究姓李,并非姓武。 而这武周天下为她一手开创,难道要到她这里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