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 第17节 (第2/2页)
到了她殷红水润的唇上。 谭昭昭以为张九龄在无声指责,挑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梨,吃得欢快无比。 张九龄嘴角缓缓上扬,眼角眉梢笑意四溅,走上前软声道歉:“我错了,昭昭别生气。” 谭昭昭大度地道:“好吧好吧......唔!” 张九龄最喜欢谭昭昭策马时的英姿,神采飞扬,像是天上的鸟儿般,自由自在展翅翱翔。 眼前的她,灵动,鲜活,身上的那股洒脱,让他情难自控。 唇被他俯身下来,温柔覆住,轻尝。 “昭昭,真甜。” 第二十章 谭昭昭只留了几颗梨,其余的张九龄拿去孝敬了父母,再分了几颗给小卢氏与张大娘子。 除了过节或者生辰时,谭昭昭与张九龄基本都在自己的院子用饭。 卢氏见到张九龄送梨来,张弘愈生了病初愈,难得一家人聚在一起,便留了张九龄与谭昭昭一同午食。 张九龄见张大娘子不在,皱眉问道:“阿娘,大娘子呢?” 卢氏道:“大娘子都在议亲了,竟不懂事,成日在外面疯玩。听说先前还在外面骑马。” 说到这里,卢氏视线有意无意,瞄向谭昭昭。 谭昭昭只当没看见,安静端坐。 卢氏道:“眼下的节骨眼上,大娘子可不能摔了伤了。我先前责备了她几句,她竟然还不服气还嘴,我便让徐媪守着她的院子,不再允许她出门。” 张九龄淡淡地道:“阿娘,大娘子要远嫁,嫁人之后,阿娘想听她还嘴,恐再也听不到了。见一次就少一次,还是放她出来用饭,别禁足了。” 卢氏怔楞住,眼眶渐渐泛红,捂住嘴转开头,呜呜哭泣。 张弘愈平时在家中严肃端方,极少说话。家中事务看似都由卢氏做主,只在大事上,他向来说一不二。 病后的张弘愈精神本就不大好,听到卢氏哭,他愈发不耐烦,拧眉道:“大娘子的亲事,你心气高,说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了。韶州府适龄的儿郎,你总嫌弃这嫌弃那,好不容易托人在越州寻了一门亲事,你又哭哭啼啼,心疼她远嫁。好生生的一餐饭,都被你搅了!” 张九龄眉眼冰冷,不禁侧头看向一边的谭昭昭。 谭昭昭坐在他身边,转头迎着他的目光,回了个浅浅的笑。 从张弘愈的话中,谭昭昭听出了卢氏对张九龄与她亲事的不满。 谭昭昭能理解,两人的家世相当,但就自身来说,张九龄年纪轻轻就得了广州刺史的夸赞,才名远扬。 谭氏门第日渐式微,在张九龄的仕途上,出不了力。 女性在唐朝想要掌权,出人头地,主要是看出身。 如今武皇已近八十岁的高龄,谭昭昭想要展示自己的才能,大放异彩也来不及了。 谭昭昭不会因卢氏的话,自我贬低,亦不会因此自视甚高。以为男女之间,夫妻之间,只要有了婚书,就应当被宠着,被深爱。 其实换个角度,她同样如此。 要是夫君又蠢又丑,或是普通得让人索然无味,妻子照样爱不起来。 凭什么啊? 再说配不配,主要来自他们夫妻双方的共识。 唐代宗曾言:“不痴不聋,不为家翁”。 可见古时的公婆,也不那么一味强调长辈的威严,处处干涉晚辈夫妻之间的事情。 人生说短,每一日都是十二个时辰,少一刻都不行。 说长,不过弹指一挥间,千年就过去了。 谭昭昭奉行先爱自己,尽力爱人,体会一朵花开,尝一道美食。过好十二个时辰的每一刻,不后悔,不辜负。 卢氏见张弘愈发火,勉强止住了哭声,用罗帕蘸着眼角,抽噎着不说话了。 张弘愈吩咐人去唤张大娘子来,她立在门边,小心翼翼打量着屋内。 看到张九龄与谭昭昭都在,卢氏拉着脸,气氛明显不对,张大娘子紧张不安,一下不敢动了。 张弘愈面无表情道:“来了就快进屋,传饭吧。” 张大娘子赶紧进屋见礼,在谭昭昭身边坐下,垂首一言不发。 徐媪与侍妾送了饭食进屋,安静用完饭,略吃了口茶,张弘愈气力不逮,斜倚在软囊上,精神恹恹打瞌睡。 张九龄担忧地道:“阿耶,可要再请郎中来瞧瞧?” 张弘愈睁开眼,道:“无妨,我每年这个时候总是会病上一场,休养几天就是。” 张九龄关心了几句,便起身告退:“阿耶阿娘好生歇着吧。” 张弘愈唔了声,抬手挥了挥。卢氏不放心,跟着出了门,将张九龄送到了廊檐下,携着他的手叮咛道:“天气凉了,你记得早晚多加衣。出去骑马身上汗湿,回来定要马上换干爽衣衫。” 卢氏尤为不放心,对着谭昭昭再叮嘱了一遍:“你得多上些心,大郎要读书,你别只顾缠着他带你出去游玩。” 谭昭昭一口应下,张九龄神色淡下来,对她道:“你与大娘子先回去,我与阿娘再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