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青杏 第12节 (第1/4页)
范家地少,尽管劳力少,他们也比较早的完工了。脱了壳的麦子收进东堂屋里,一家老少都松了一口气。 因为赵氏一再的问起做糖的事情,金氏也知道了。她倒是不太关心糖果好不好吃,而是问:“你鼓捣这些东西应该也赚下些钱了吧?可能够长青去考学的?” 这问题超纲了啊…… 许杏有点茫然,却不敢乱说话,便小心道:“赚了些许,还想置办些工具,好能多做些。” 金氏神色倒也不难看,语气甚至称得上温和:“你脑子活络是好事,多攒些银子供长青读书,咱家没有偌大家业供他,就全靠你们小两口自己了。他日长青有了功名,你就是秀才娘子,说不得还能当上举人娘子,多大的体面呢。” 许杏心里明白,这就是毛驴面前挂的那根萝卜,脸上却十分恭顺:“奶奶放心,我会尽力多挣银子的。”给我自己挣。 长青等她走到院子里才跟过来,低声道:“你放心,我早说过不会让你供我读书,咱们的约定我都记得呢,五年之后不论我是否高中,都会放你走的。” 身份所限,许杏也只能相信他,而且就她观察来看,长青也值得信任,她便微笑着道:“我知道啦,范大哥。” 隔天下了一场大雨,初夏的燥热之气一扫而空,让人神清气爽,好在大部分人家的麦子都收好了,只有一些人家地里有些掉落的麦穗来不及清理,损失并不很大。接着便是官府的差役们下乡来收税了,许杏问了问,如今朝廷的赋税比例是二十税一,她觉得倒也不算多高,也就是几十斤麦子的事儿,当然,这是对有地的人家来说的,若是佃农,一半到六成的收成给了东家,辛辛苦苦种一亩地只能拿到一百来斤麦子,生活就艰难得多了。 范家人口少,吃得少,还有范守业在外头挣银子,种的麦子除了交税,剩下的都收起来自己吃,能收五百五六十斤的样子,当然,这些粮食吃不到明年,所以才有了春天的时候金氏用红薯换麦子和直接拿钱去买面的举动。因为做糖的事儿已经说过了,许杏就直接跟金氏商量了价钱,麦子可以按照两文钱一斤的价格卖给她。 许杏跟长青商量过了,还是得弄个石碾,不然光靠人手洗淀粉,她根本不可能扩大生产规模。等到麦收结束,红薯也种到地里之后,她就张罗这件事儿了。 “啥?买了个石碾?那得多少银子?”赵氏听长青一说,惊得都要跳起来,“你们咋就自己拿这么大的主意,不跟家里商量呢?” “一两半银子,有石匠给送来安好,还送了一个石头臼子,可以捣些小东西。”许杏说道,“是我之前挣的钱,尽够了,有了这个我能多做些,挣钱快。” “贵是贵了些,倒也是个成用的东西,便是许杏不用,咱自家都能传下去。”金氏并没有那么大的反应,毕竟没跟她要钱,而且家里有个石碾,在乡下也是很难得的。 可赵氏还是很不平静:“你手里有这么多钱,那咱家种红薯的时候跟你大姑家买那几十斤的钱你怎么不给出了?” 这么长的一句话,亏她说得还挺清楚。许杏没跟她计较这糊涂道理,种红薯的时候才想起来家里没有留种,现去买红薯,这也不是许杏的错,她用的每一斤红薯都是按市价给了银子的,没看金氏就没说什么,痛快的给了钱么,当然,从女儿家买,在老太太这边,也许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呢。 长青拧着眉毛,抿了抿嘴,还是转回了一开始的话题:“许杏说她想在村里收红薯来加工,这事儿奶奶您也是知道的,那我们就放出话去收了。” 金氏点头:“我知道,你们去办吧,兴许还有不少人家有些剩下的红薯呢,便是收不来也不急,几个月的功夫这一茬就长出来了,到时候尽有。” 范氏那边自然是要首先知会一声的,然后长青又去里正家里说了一声,正式宣布了他家的红薯加工生意:“本来是我从书上看来的法子,许杏也挺爱琢磨,我们就自家试了试,想着要是不成也别坑了叔叔大伯们,好在如今做成了,往后如果大家伙家里的红薯有愿意卖的,我家就收,一文两斤,当然,霉烂的不能要。” 里正还没说话,里正的老娘就拉着许杏的胳膊笑了:“这小丫头是个灵巧的,长青啊,你这孩子有福!” 里正清了清嗓子说:“长青大侄儿读了书,眼见着就不一样了,有见识,还想着老少爷们,是好样的!这事儿我知道了,等我跟大家伙